矿泉水产业创新谋求突破,尊重天然 做好“内核”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近年来,饮料行业整体发展速度放慢,但包装饮用水在整个饮料行业中的占比稳步上升。尤其是包装饮用水的重要品类矿泉水行业,更是积极布局新水源、增加产能、扩大产量,成为饮料行业的新动力。4月17—18日,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天然矿泉水分会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第十三次会员大会暨产业技术交流会。大会以“呵护自然、品位天然”为主题,与会专家、企业代表围绕天然矿泉水水源与食品安全、塑料包装与环保、市场趋势和品牌建设等热点问题,探讨行业面临的挑战,梳理可持续发展脉络。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长赵亚利表示,随着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关税不断下调,同时基于矿泉水发展的国内条件所限和消费升级的要求,我国饮用天然矿泉水产品正在日益加强与国际品牌的交流交融。在这样一个大的变局中,国内矿泉水产业正在寻求突破。“期待矿泉水生产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能积极做好‘内核’,找到各自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空间。”
市场利好,找准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
赵亚利认为,在中国工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有一定的必然性,加剧了我国优质矿泉水资源的有限性,“必须正视我国水资源现状,把好水用好、维护好”。在我国消费升级过程中,要满足一二三四线城市消费者对包装饮用水的消费量和消费品质的不同要求;在固有认知的基础上,需要更新对于水、矿泉水以及天然属性这些概念的理解;立足现状,以食品安全和产品品质为核心,在用品质赢得消费者信任的基础上做好产品差异化。通过品牌传递现代消费者认同的消费价值观,附加企业情怀、讲好品牌故事,不贪大求多,借力新零售拓展新营销模式。“这些都是企业谋求突破的可行方向。”
尼尔森天然矿泉水市场趋势报告提出,2018年,由于缺乏新增的动力,饮料行业增速放缓,但矿泉水成为拉动增长的主要动力与品类。2019年,市场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是消费者自我选择的意识提高带来的市场分散化,未来,品牌可从细分消费市场、通过包装做好定位、更多跨界合作等方式来带动流量,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
尊重自然,水源本身没有好坏之分
中国矿业联合会矿泉水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天然矿泉水分会顾问田廷山从地质构造、水体演化等方面介绍了天然矿泉水的“前世今生”。他提出,从科学理论上来讲,天然矿泉水都是地壳深处和浅处相结合的循环水,无论来自沉积岩、变质岩还是火层岩,水源本身各具特色与区域特点,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从市场来说,消费者认可的水源就是好水源,消费者认可的产品就是好产品。天然矿泉水的卖点在于自身特色,而非“健康属性”。我国地貌条件全面、水源类型丰富,企业在开发水源的过程中,应当了解水的来龙去脉,了解水形成的过程。在“尊重天然”“呵护自然”的基础上,以水源自身的特色,打造水源本身与众不同的独特卖点,让消费者享受天然、品味天然。
汉旭股份有限公司(KHS)销售副总监祖满友在介绍矿泉水开采和生产过程中的精益管控时指出,欧洲市场对天然矿泉水监管更加严格。例如,水源必须经过确认,必须在水源地罐装,产品需要有相对稳定的组成与矿物质含量等,这也体现出对产品天然性和独特性的保护。
国标升级,矿泉水安全更需技术保障
今年6月1日起,矿泉水行业将实施两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产卫生规范标准从《饮用天然矿泉水厂卫生规范》(GB 16330-1996)变更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生产卫生规范》(GB 19304-2018),产品标准方面从2008版更新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2018),增加了附录A《包装饮用水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指南》,对生产企业的过程监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意味着,生产企业对环境和产品等过程环节的微生物状况必须更加重视。
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仪器厂副厂长骆延平认为,矿泉水对微生物污染控制要求高,而该品类产品的微生物风险分布于生产的所有环节中,包括水源、生产工艺、设备管道、生产环境、人员、包装容器等。包括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等在内的快速检测方法及智能化微生物安全监测技术和装备等,将助力改变传统检测方法烦琐、费时费力、易发生主观错误的缺点,为矿泉水行业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检测。瑞士康迪(Katadyn)中国区域经理孙涛介绍了无臭氧化水处理的新方案——电解银离子技术。据了解,相比传统技术,该技术在适用范围与环保等方面更具优势。
欧洲瓶装水协会技术委员约瑟普·莫拉斯(Josep Molas)就饮用水和天然矿泉水法规中有关硒的存在形式、性质和规定限值进行了介绍。他首先解释了各种国际组织与各国研究机构对饮用水中硒含量上限规定不同、未设置摄入下限标准的原因及未来修订标准。他认为,天然矿泉水与其他食品一同为人类提供所必需的矿物质,特定的天然矿泉水中硒的含量是特定的。针对某些地区硒含量较高的现状,他支持来自世界卫生组织“每日最高摄入总量不超过400毫克”的建议。
关于矿泉水水源的开发和运用,中饮协包装饮用水分会、天然矿泉水分会顾问与技术支持闻万隆提出,水源的环境保护与企业在开发水源时的规划、成井施工和水源的持续性保护息息相关,建议生产企业要用科学的工艺路线设计和运行,保证水源正常使用。祖满友认为,国内水源地环境差异较大,一个水源是否值得开发,应当从水量、水质、水源环境、地理交通、营销理念、建厂条件等6方面予以综合考虑。
可持续发展,减塑助力品牌形象提升
废弃塑料问题正在引起全球关注,提倡减塑的可持续发展行动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得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心大品牌在环保领域展现的社会责任,各国政府也相继出台更加严格的措施来提高生产要求、促进行业低碳发展。饮料行业是塑料包装的主要使用者之一,这些政策与趋势将如何影响行业,企业又该如何应对?
克朗斯销售(北京)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连玉玲介绍,2018年,饮用水行业在包装材料使用上仍以PET塑料和玻璃瓶为主,因为优势明显,PET在未来5—10年将依然是整个饮料行业的主要包装方式。然而,PET引发的微塑料、低回收利用等问题饱受诟病,循环经济同时面临挑战与机遇。机遇之一便是在不可避免的基础上减少PET的使用量,例如PET瓶的轻量化。此外,降低包装生产线能耗,也将助力包装水行业进一步可持续发展。
可口可乐大中华和韩国区技术与供应链副总裁尼尔·麦克唐纳(Neil McDonald)介绍说,可口可乐公司与供应商之间一直采用安全、合规与企业社会责任为重点的“运营窗户”原则,确保全球范围内产品安全、合规经营并体现社会责任。2018年1月,可口可乐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詹鲲杰(James Quincey)提出“共创没有废弃物的世界”的包装愿景,利用品牌领导力发挥影响,鼓励社会各个阶层相互协作,共同解决塑料废弃物问题。对此,可口可乐做出三大承诺,并采用回收包装物、循环利用、再生利用等方式,逐步兑现自己的承诺。值得说明的是,在政府重视、各界关注、科技发力的大背景下,包装回收领域正面临各种机遇,尤其是PET在中国的循环使用将有很大前景。在中国积极的政策倡导下,饮料行业应当通过加强合作让回收成为盈利产业、发动消费者与企业自助行为等方式,进一步推动行业的回收环保。
利乐大中华区业务发展总监吴颖表示,从利乐包装的销售额可以看出,市场对纸包装的认可度非常高,盖子、吸管等小配件的可再生材料也正在成为研发热点。未来,在技术提升的大背景下,让纸包装实现百分之百可回收、可利用将是产业趋势,而消费者对纸包装的认可也将让其成为品牌高端、时尚的代名词。
德国百利盖公司大中华区销售总监傅文萍也表示,轻量化与新工艺降能耗同样是瓶盖产业的发展方向。西得乐机械(上海)有限公司包装总监谢华提到,高端化的PET包装将成为未来趋势,独特瓶型、轻量化瓶身,干净简单的包装设计等都将受到市场青睐。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中饮协包装饮用水分会秘书长程毅说,去年协会助力推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2018)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生产卫生规范》(GB 19304-2018)两项国标发布,协助明确矿泉水行业资源税征收对象与税率,与政策制定部门积极协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政策下的天然矿泉水开发工作,持续推广节水节能,引领行业注重环境保护,坚持绿色发展。2019年,协会将持续关注“资源税法”与“生态红线”政策走向,并推动开展完善包装饮用水相关质量标准体系,专家现场考察、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舆情监控和分析,筹备2020年包装饮用水和天然矿泉水分会副会长工作会议等工作。
创建时间: 2019-05-06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创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安食品安全培训网所有,如需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安食品安全培训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安食品安全培训网)”的文字及图片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版权归原媒体及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资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400-678-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