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食品安全资讯 > 食品安全知识

每周吃几个鸡蛋,健康益处最大?这样吃既能护心,又降低死亡风险
来源:健康时报

鸡蛋很有营养,大家都知道;但是蛋黄里的胆固醇较高,又让很多人有些担心。

有些人认为,多吃鸡蛋会增加胆固醇的摄入,从而提升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真的是这样吗?

每周吃≥5个鸡蛋

糖尿病和高血压风险降低

2023年美国波士顿大学研究团队在《营养素》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周吃≥5个鸡蛋,患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显著降低28%和32%!如果能配合其他的健康饮食模式,对健康的益处会更强。

具体来说,在每周吃≥5个鸡蛋的情况下,还增加膳食纤维、鱼类和全谷物的摄入,罹患空腹血糖受损或2型糖尿病的风险显著降低26%-29%;而在此基础上,还保证乳制品、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则会使高血压患病率降低25%-41%。①

总结来说,每周食用5个或更多鸡蛋,不会对葡萄糖或血压相关结果产生不利影响;相反,适量地摄入鸡蛋还能降低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发生风险,配合健康饮食模式效果更佳。

鸡蛋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原因找到了

吃鸡蛋对心血管有好处,那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2022年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发表在Elif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适量摄入鸡蛋(约每天1个),血液中的有益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更高,尤其是载脂蛋白A1水平显著高于常人;而有害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更少,因此对心血管起到保护作用。

具体来说,吃适量鸡蛋的人(约4-7个/周),血液中的有益蛋白质,如:载脂蛋白A1(APOA1)、醋酸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含量更高;而相反,总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有害”代谢物的含量更低。

以载脂蛋白A1为例,该蛋白主要在肝脏和小肠合成,90%存在于高密度脂蛋白中。APOA1能将脂肪物质运送到肝脏进行分解,清除血液中的胆固醇,从而降低心脏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②

不过凡事总有个度,吃鸡蛋也一样,过犹不及。

2021年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团队发表在欧洲公共卫生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鸡蛋也不能吃太多!与每周吃鸡蛋≤6个的参与者相比,每周吃鸡蛋>6个的参与者的全因死亡率显著增加35%,尤其是在BMI≥21.2kg/m2的人群中,风险增加得更为明显。③

最适宜的吃鸡蛋个数:

每周5-6个

总的来说,鸡蛋要吃,但不能多吃,保证每周5-6个是最好的,既能将其对心血管相关的保护作用放到最大,又不会增加全因死亡风险。而且,《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也推荐,成年人每日应摄入蛋类40-50克,就相当于一天一个鸡蛋。

吃鸡蛋还要注意几件事:

1. 煮鸡蛋:先煮后焖法

煮鸡蛋是简单又健康的鸡蛋吃法,不需要额外加油、盐,既好消化又好吸收。煮鸡蛋要冷水下锅,待水开后再转小火煮5-6分钟左右关火,然后焖个3-4分钟左右,让口感滑嫩,鸡蛋熟透。一般煮鸡蛋不要超过15分钟。

2. 荷包蛋:温水时下锅

荷包蛋和煮鸡蛋一样,也是一种较为健康的鸡蛋吃法。荷包蛋要温水下锅,然后慢慢地、轻轻地放到水里。煮荷包蛋时,一定要用小火,水中轻轻冒泡,大火很容易把蛋煮破。有些人喜欢吃溏心荷包蛋,其实吃荷包蛋最好煮到全熟。

3. 茶叶蛋:放点红茶好

茶叶蛋虽然名字中有茶叶,但制作时不只有茶叶,还有八角、花椒、桂皮、酱油、盐等调味料。煮茶叶蛋时,把鸡蛋煮到8-9分熟,然后轻轻地把蛋壳磕碎,此时的蛋清已凝固,然后慢慢放在汤汁中浸泡入味即可。

4. 松花蛋:搭配着姜吃

吃松花蛋要搭配醋和姜,凉热搭配不仅提鲜,又易消化吸收。吃松花蛋前先蒸几分钟,既易剥壳,又不破坏蛋形,还可起杀菌作用。

5. 蒸蛋羹:水:蛋液=1:2

蒸蛋羹更适合老人和小孩,因为便于吞咽和消化吸收。消化功能不好的人,用蒸的方式吃鸡蛋更合适。蒸蛋羹时最好用温开水或者凉开水,温开水更佳,水和蛋液的比例大概为1:2。蒸蛋的时候一定要使用小火。

6. 卤蛋:放盐悠着点

先配一些卤汁,如花椒、大料、糖、酱油、盐等。鸡蛋煮熟之后,把鸡蛋的皮剥掉,然后放到卤汁中浸泡,达到上色入味的目的。一般来说,卤蛋都是咸鲜口味,含盐量会高,一些需要控制食盐摄入量的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肾病患者,建议不要经常吃卤蛋。

7. 咸蛋:吃半颗就好

一个常见大小的咸鸭蛋,无论什么生产工艺,含盐量约为3-5克,属高盐食品,建议每天吃半个即可。对于孕妇来说,建议高盐食品少吃或不吃。

8. 鸡蛋汤:先勾个薄芡

做鸡蛋汤前先用很稀的淀粉勾一个薄芡,然后开小火,把鸡蛋打一个小孔,把蛋汁甩到锅里。或者把鸡蛋打到碗里,蛋黄和蛋清搅散,缓慢的倒入汤中,这时鸡蛋容易成絮片状,嫩嫩的,口感也好。

9. 煎蛋:煎到全熟好

煎蛋时不建议做成溏心蛋,因为不新鲜的鸡蛋细菌含量会较高,如果做溏心蛋,受热不均匀,容易留下安全隐患。④

创建时间: 2024-01-05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创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安食品安全培训网所有,如需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安食品安全培训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安食品安全培训网)”的文字及图片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版权归原媒体及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资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400-678-9911